为什么感受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我们感受到的时空确实是大脑“加工过”的产物,背后的机制比滤镜更精密,也更“狡猾”—— 空间魔术:视觉系统的“相对论”当两…

我们感受到的时空确实是大脑“加工过”的产物,背后的机制比滤镜更精密,也更“狡猾”——

空间魔术:视觉系统的“相对论”
当两列火车相对运动时,你的大脑会优先选择最省力的判断方式:若缺乏地面、站台等静态参照物,视觉皮层会误将“对方移动”反向补偿为“自身静止”,其实都在相对运动。这种误判源于视觉运动感知的底层逻辑——神经元通过对比视野中物体的相对位移来判断运动,就像没有GPS信号时,手机地图会漂移。

时间幻术:神经系统的“调速器”
大脑前额叶和岛叶皮层组成“心理时钟”,但它的计时会被多巴胺(快乐激素)和皮质醇(压力激素)干扰。实验发现,当人专注于新鲜刺激时,多巴胺会压缩主观时间感知(2小时像20分钟);而焦虑状态下,大脑杏仁核的过度激活会让每个瞬间的细节都被放大,产生“时间膨胀”的错觉。更反直觉的是,事后回忆的时间长度与当下感受相反:高多巴胺状态经历因记忆存储更密集,回忆时反而显得“漫长”。

神经科学证实,人类感知时空本质上是大脑对碎片化感官信号的“贝叶斯推测”——用过去的经验预测当下,导致真相常被“脑补”覆盖。下次觉得时空异常,其实是你的神经元在偷偷做概率计算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