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升学有很多种途径,如果你只知道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统招这一种升学途径,那你可能会错过很多更好的机会!强基计划是一种基于高考,有别于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统招的升学途径,但最终所获毕业证书和待遇与统招是一样的,待遇甚至可能更优。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实施的招生改革政策,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国家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其核心特点是:
- 招生定位: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招生。
- 培养模式:采取本-硕-博衔接培养、导师制、小班化教学,优先支持保研、直博等。
- 动态调整: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适时调整招生专业,例如2024年新增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
哪些高校有强基计划?
有39所既是985又是双一流的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但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需参考各校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考生或家长在高考当年的3月初就要开始关注招生院校的招生信息(经常刷刷目标院校的招生官网)。
北京市(8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上海市(4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陕西省(3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湖南省(3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中南大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湖南大学(长沙)。
江苏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
湖北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广东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
四川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天津市(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天津大学。
辽宁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
山东省(2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山东大学(济南)、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安徽省(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吉林省(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吉林大学(长春)。
浙江省(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浙江大学(杭州)。
黑龙江(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福建省(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厦门大学。
重庆市(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重庆大学。
甘肃省(1所)强基计划招生大学:兰州大学。
强基计划可报考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每个学校每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不尽相同,具体看各院校官网政策。
强基计划报考条件
强基计划主要面向两类考生:
- 高考成绩优异:高考总分需达到本省本科一批线(或特控线),部分高校要求更高(如全省前1%)。
- 学科竞赛拔尖: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决赛银牌及以上获奖者,可破格入围。
其他要求:
单科成绩突出者(如数学满分)可能获得破格机会;
需认同基础学科培养方向,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部分高校可以转到理工类专业。
哪些高中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 成绩优秀者:目标冲刺985高校,尤其是高考成绩接近但未达统招线的考生。
- 基础学科兴趣浓厚者:对数学、物理等学科有长期研究志向,接受本硕博连贯培养。
- 竞赛生:竞赛奖项可降低入围门槛,校测优势显著(如清华、复旦校测难度接近竞赛水平)。
- 家庭条件较好者:培养周期长(8-10年),需一定经济支持。
报考强基计划的流程及关键时间节点
3月底-4月:各校发布招生简章,开放报名(仅限1所高校)。
6月7日-10日:参加统一高考。
6月下旬:高考出分前,部分高校组织校测初试。
6月25日前:高校公布入围名单(按高考成绩或竞赛破格)。
7月4日前:高考出分后,部分高校组织校测(笔试+面试+体测)。
7月5日前:按综合成绩(高考85%+校测15%)择优录取。
通过强基计划上岸985+双一流高校,可能要比统招低10-20分,但毕业证书是一样,还可能待遇更优。想报考强基计划的同学或家长,在高考当年的3月初就要开始关注招生院校招生官网的强基计划招生信息,你知道了吗?觉得信息有用,就点赞+关注吧!